全国服务热线:010-80795268 15652026368

全国各省、市国资委召开2025年工作会:总结工作、分析形势、部署任务

2025年各省市国资委系统工作会进一步突出国企在稳经济、促创新、防风险中的支柱作用,通过改革深化、创新驱动和战略引领,推动国有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具体实施路径结合地方实际,动态响应国家宏观政策调整。

一、总体基调与目标

(一)政策主线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围绕“十四五”规划目标,聚焦高质量发展主题。

深化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成果,推动新一轮改革深化提升行动落地。既要确保“十四五”规划圆满收官,又要为“十五五”规划良好开局打好基础。

增强国有企业核心功能与核心竞争力,服务国家战略和地方经济发展。

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提升国有资本配置效率。

二、重点工作方向

(一)深化国企改革

混合所有制改革:推动竞争类企业混改扩围,引入战略投资者,优化股权结构。

市场化经营机制:全面推行经理层任期制、契约化管理,完善职业经理人制度。

重组整合:推进专业化整合,减少同质化竞争,打造行业领军企业。

(二)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

关键技术攻关:聚焦“卡脖子”领域(如芯片、新能源、高端装备等),加大研发投入。

数字化转型:推动国有企业智能化、绿色化改造,加快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

产业链协同:强化国企在产业链链长角色,带动中小企业融通发展。

(三)服务国家战略

区域协调发展:支持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等重点区域国企协同联动。

乡村振兴与绿色转型:推动清洁能源、环保产业布局,落实“双碳”目标。

“一带一路”建设:优化海外投资布局,防范国际化经营风险。

(四)风险防控与合规管理

债务风险化解:严控非主业投资,优化资产负债结构。

合规体系建设:强化内控与审计监督,防范金融、法律和廉洁风险。

安全生产责任:压实企业主体责任,完善应急管理体系。

(五)党建引领与公司治理

党的领导融入治理:完善“三重一大”决策机制,强化党委前置研究程序。

ESG体系建设:推动国有企业ESG信息披露,提升社会责任履行能力。

三、政策工具与保障措施

(一)考核机制优化

完善差异化考核,增加研发投入、科技成果转化等指标权重。

(二)资本运作支持

用好国有资本运营公司平台,推动优质资产上市或并购重组。

(三)人才激励政策

试点股权激励、超额利润分享等中长期激励工具,吸引高端人才。

四、潜在挑战与应对

(一)外部环境压力:全球经济波动、地缘政治风险对国企国际化布局的影响。

(二)改革协同性:如何平衡市场化改革与公益性职能,避免“一刀切”。

(三)创新效能:国企研发投入转化为实际生产力的效率提升问题。

附:全国部分省、市国资委2025年工作会议主要内容

一、北京市国资委召开2025年系统工作会

(一)总结2024年系统各项工作任务

2024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北京市国资委系统坚持以新时代首都发展为统领,加强“四个中心”功能建设、提高“四个服务”水平,坚持“五子”联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国有经济在逆势中保持平稳发展。

截至2024年12月末,北京市市管企业资产总额16.8万亿元,全年实现营收2.1万亿元,利润总额1500亿元,在京上缴税费超千亿,主要经济指标稳居全国前列,8项GDP支撑指标高于全市调度目标,实现了全市国有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目标任务。

2024年,北京市国资委系统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新突破,持续提升创新体系效能,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数字经济蓬勃发展,新质生产力加速培育和壮大态势明显。国企改革重点举措加快落地,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落深落实,一体落实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部署打造特色样板成效显著,国有资产运营效率不断提升。全系统强化出资人监管,推进风险防范处置,国资监管效能持续提升。系统各企业全力保障首都功能优化提升,主动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全面提升公共服务质量,积极参与超大城市精细化治理,服务保障能力持续强化。系统各级党组织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坚持融入中心提升党建质量,纵深推进正风肃纪反腐,确保国有企业全面从严治党体系不断健全。

过去的一年,北京市国资委全面推进国资国企改革发展和党的建设各项工作,取得了良好的发展成效,在服务首都“四个中心”功能建设、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实施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扎实做好国资监管、坚持党的领导和加强党的建设等方面亮点突出,这些成绩来之不易,难能可贵。

(二)安排部署2025年重点工作

2025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一年,也是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既要确保“十四五”规划圆满收官,又要为“十五五”规划良好开局打好基础。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目标,北京市属国资国企要坚持发挥首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压舱石的重要作用,紧紧围绕服务和融入新时代首都高质量发展大局,着力把积极因素转化为发展时机,全力推动国有经济持续向好,扛起更大的担子、跑出更好的成绩。

会议强调,围绕2025年国有经济发展主要目标,首都国资国企要着力把握好六个方面工作:一是着力推动提质增效,更好发挥有效投资关键作用,发展新业态、新模式,激发消费新活力,全力推动经济回升向好,更好发挥在全市经济增长中的压舱石作用。二是坚持改革创新引领,将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收官冲刺和高起点谋划“十五五”规划一体推进,强化科技创新策源动能,深化国资监督体制机制改革,着力增强高质量发展内生动力。三是不断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助力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建设,推动传统产业焕新升级,稳步增强发展新优势。四是着力抓好风险防范,坚决控增量、有效减存量、切实防变量,筑牢高质量发展底线,确保企业稳健运营。五是坚持服务大局,拓展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广度、深度,促进高质量公共服务供给,持续改善民生福祉,切实履行好国企责任。六是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推动党建业务融合走深走实,深入推进风腐同查同治,为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会议要求,全系统要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切实增强企业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确保经济效益稳中有进,经营效率持续优化,支撑效能更加突出,全力完成好今年各项目标任务,为新时代首都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二、浙江省国资委召开2025年省属企业负责人会议

会议强调,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强化创新、优化结构,深入实施国资国企改革攻坚深化提升行动,加快创新国企和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持续增强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以“新质提质年”坚定扛起“经济大省挑大梁”的国资国企担当,确保“十四五”规划圆满收官,努力为全省大局多作贡献。

(一)总结2024年国资国企工作

2024年浙江省属国资国企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个最大的政治,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紧扣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新部署新要求,深入推进战略功能作用、科技创新能力、产业布局优化、改革攻坚深化、国资监管效能、国企党建质量“六大提升”行动,以政治建设统领全局、担当作为服务大局、科技创新应对变局、向新求质优化布局、改革攻坚主动破局、系统完善监管格局、党建引领开拓新局,有力推动国有经济运行稳中向好,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国资国企核心功能和核心竞争力持续增强,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省域先行,对浙江国资国企而言,既有条件也有基础,既是责任所系,更是使命所在。新时代新征程,要做国资国企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坚定推动者,做国资国企落实“4+1”重要要求的忠诚践行者,做国资国企推动“经济大省挑大梁”的示范引领者,勇挑大梁担使命、新质提质强发展、践行“六干”抓落实,坚定扛起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省域先行的国资国企使命担当。

(二)部署2025年重点任务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关键之年。浙江省属国资国企要围绕“一个首要任务、三个主攻方向、两个根本”,聚焦“一增一稳四提升”总体经营目标,紧跟新形势、贯彻新要求,探索新路径、增强新动能,实现新突破、再上新台阶。

1、要提升质量效益,全力发挥稳增长作用。全面贯彻今年经济工作总体要求和政策取向,进一步强化目标引领、扩大有效投资、履行战略使命,增强保值增值能力,提升发展质量效益,当好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引领性、支撑性力量。

2、要建设创新国企,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自觉担负起“成为科技创新重要力量”的使命,全面加强科技创新政策供给,完善科技创新工作机制,优化科技创新发展生态,全方位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不断提升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3、要优化产业布局,着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战新产业与传统产业两端发力,以实体经济为支撑、先进制造业为骨干,加强战略规划引领,加快产业结构升级,加力重大平台打造,优化生产力空间布局。

4、要推进改革攻坚,有力激发企业内生动力。坚持主动改、自觉改、深入改,纵深推进重点改革工程、现代公司治理改革、薪酬收入分配改革、营商环境改革,不断破除制约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

5、要加强国资监管,合力守住风险防范底线。坚定走好专业化、体系化、法治化、高效化监管道路,全方位完善制度机制,全级次推进监督问责,全覆盖优化考核管理,全流程深化风险防控,打造专责专业的国有资产监管机构。

6、要深化国企党建,奋力打造新时代党建高地。锚定“双融共促、双核争先”工作目标,树立“弘扬风尚、六干争先”工作导向,突出“强根铸魂、强基固本、强链促新”工作重心,更好发挥高质量党建引领保障作用。

三、江苏省国资委召开2025年省属企业和设区市国资委负责人会议

(一)总结2024年国资国企工作

过去一年,江苏省国资国企系统积极应对内外部复杂严峻形势,坚定信心、鼓足干劲、勇挑大梁,省、市国企经营发展稳中向好、稳中有进,支撑服务大局作用有效发挥,国企改革取得标志性成果,国资监管效能持续提升,高质量发展迈出了坚实步伐。据财务快报数据,2024年省、市国资委监管企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6.2%,其中省属企业增长11.8%。

(二)部署2025年重点任务

2025年全省国资国企要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的重大战略部署,找准坐标定位、把握发展规律、敢闯敢干敢投,切实发挥好国资国企在服务大局中的重要作用。要体系化谋划推进全省性资产资源整合,积极服务打造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加快推进国资国企“走出去”发展,加强与中央企业的创新联动和协同发展。

接下来的工作,要进一步提升国资监管的科学性、精准性、有效性,全面推行外派财务监督专员制度,加强外部董事履职管理,提升穿透式监管水平,坚决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

四、山东省国资委召开2025年省属企业、市国资委负责人会议

(一)总结2024年国资国企工作

2024年,山东省国资国企系统坚定扛牢“走在前、挑大梁”使命担当,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加力深化改革创新,聚力推进高质量发展,各项工作取得新成效、展现新气象。山东省属企业资产总额达到5.28万亿元、同比增长6.1%,营业收入突破2.5万亿元、同比增长6.7%,利润总额1037亿元、略高于2023年,净利润766亿元、同比增长6%,不包括直辖市,资产总额、营业收入均居全国省级监管企业第1位,利润总额、净利润均居第2位,持续走在全国前列。

(二)部署2025年工作任务

2025年,山东省国资国企系统要锚定“走在前、挑大梁”,高质量完成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不断增强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确保主要经营指标、改革发展成效继续走在全国前列。

1、要在发展提质上聚力用劲,加强目标引领,扩大有效投资,强化精细管理,提升品牌价值,加快低效无效资产处置和存量土地盘活利用,加强与中央企业合资合作,扎实推进高质量稳增长。

2、要在布局提档上聚力用劲,完善主责主业管理,稳妥推进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大力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持续放大国有资本功能。要在创新提级上聚力用劲,落实研发投入增长机制,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积极参与中央企业创新联合体建设,加强与产业链上下游、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创新协作,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助力科技自立自强。

3、要在改革提速上聚力用劲,开展完善中国特色国有企业现代公司治理评估,推进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提质扩面,常态化开展“控机构、控岗位、控总量、控总额、控招录”工作,健全规范高效的收入分配机制,充分激发内生活力动力。要在监管提效上聚力用劲,严防债务、投资等各类风险,完善合规管理体系建设,提升依法合规管理水平,守牢不发生重大风险的底线。

4、要在党建提能上聚力用劲,压紧压实管党治党政治责任,不断夯实基层基础,深化“靠企吃企”问题整治,全面推进清廉国企建设,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山东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五、辽宁省国资委召开2025年国资国企工作会议

(一)总结2024年系统各项工作任务

2024年辽宁国资国企聚焦省委攻坚之年部署,牢牢抓住改革深化提升和央地合作“两条工作主线”,聚力稳增长、优结构、推改革、促合作、强创新、强监管、抓党建,取得积极成效。2025年辽宁国资国企将牢记政治责任,强化使命担当,牢牢把握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的战略意义,坚持统筹系统、守正创新、先立后破,确保改革沿着正确方向不断向前推进。

过去一年,辽宁国资国企系统全力落实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树牢国企情怀、长子情怀,坚持比学赶超、拼抢争实,企业经营态势、市场化意识、干部干事创业精神状态、外界对国资国企预期发生了重大转变,企业发展质效实现逆势上扬、国企改革在补考中赶考、企业创新亮点频出、央地合作盛况空前、国资系统建设有力有效,圆满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实实在在地体现了国有企业在全面振兴新突破中的突击队和攻坚队作用,为打好打赢攻坚之战作出了积极贡献。成绩来之不及,需要倍加珍惜。

(二)安排部署2025年重点工作

2025年,辽宁国资国企系统要凝聚起全部力量,以夺旗的精神和志在必得的决心,坚持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的总目标,围绕十方面重点任务,推动企业不断增强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竞争力。要着力稳增长,深度挖掘潜力,奋力提质增效,全力夺取首季“开门红”。要奋力促改革,推动重组后省属企业“整合+融合+化合”,以“三能机制”建设为突破口,强化考核分配机制,“一企一策”推动企业差异化改革、错位化发展。要聚力强合作,加强服务,借梯登高,下更大力气巩固和发展央地合作的强劲势头,推动“谋”的方向更明确、“链”的行动更常态、“落”的招法更有力。要全力优作风,比学赶超、拼抢争实、践行使命、清正廉洁,以不负重托的责任感,敢打必胜的精气神,为打好打赢决胜之年决胜之战贡献国资国企力量。

六、安徽省国资委召开2025年省属企业和市国资委负责人工作会议

(一)总结2024年国资国企工作

2024年,安徽省国资国企牢记嘱托、感恩奋进,扎实推进提质增效稳增长,深入开展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强化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着力提升国资监管效能,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新成效,在服务全省大局中彰显了有力担当。

(二)部署2025年重点任务

2025年,安徽省国资国企要全力服务“三地一区”建设,增强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在扩投资、稳增长、惠民生、防风险上更加担当作为,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多作贡献。要更好发挥国有企业在稳增长中的重要作用。

1、坚持价值创造导向,带头实现生产经营回升向好,持续盘活存量资产,全力抓项目扩投资,不断培育增长新动能,努力实现“开门红、全年胜”。要大力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

2、主动服务安徽高水平创新型省份建设,着力打造国有企业原创技术策源地,推动传统优势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促进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培育壮大。

3、要高质量完成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探索开展首创性、差异化改革,深入推进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加强企业上市和市值管理工作,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努力形成更多标志性成果。

4、要全方位服务对外开放合作。推动省属企业开拓海外市场、积极扩大出口,助力安徽构筑对外开放大通道大平台,加强与央企、民企、外企合作发展,更加主动融入和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5、要强化国有企业穿透式监管。提升专业化、体系化、法治化、高效化监管能力,加强“一企一策”考核,深化违规问题专项整治,切实防范化解风险隐患,为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监管保障。

6、要全面加强国有企业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在践行“两个维护”上持续用力,加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推动党建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大力弘扬干字当头、创先争优的作风,纵深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持续营造风清气正良好政治生态。

七、河南省国资委召开2025年国资国企工作会议

(一)总结2024年工作

2024年,河南省国资国企系统认真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工作要求,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推动国企深化改革、战略重组提质、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发展、防范化解企业风险、国资监管等取得新进展新成效。新的一年,要锚定新时代新征程国资国企使命任务,加快健全与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国有企业运营机制和国资监管体制,着力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着力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着力构建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高质量完成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和国有资本,更好发挥“顶梁柱”作用。

2024年,河南省国资国企系统以实施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为抓手,在推动企业战略重组、发展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完善以管资本为主的监管体制等方面都取得了新的成绩。新的一年,河南省国资国企系统要高质量完成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为河南省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要聚焦服务重大战略,实施新一轮重组提质行动,突出主业、做大实业,建设一流企业。要聚焦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推动国有企业高水平“走出去”,培育现代化产业体系的中坚力量。要聚焦建设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持续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以核心竞争力提升支撑核心功能实现。要聚焦提升监管效能,强化全级次穿透式监管,做到既“放得活”又“管得住”,打造实力强、活力足、结构优、面貌新的现代新国企。

(二)部署2025年重点工作

2025年是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的收官之年。河南省国资国企要锚定深化提升行动高质量完成,聚焦主责主业加快国有资本“三个集中”,建立完善推进原始创新制度安排,推动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落深落实,以穿透式监管为抓手完善监管体系,更好发挥国有企业在河南省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中的科技创新、产业控制、安全支撑作用。

八、四川省国资委召开2025年国资国企工作会议

(一)总结2024年系统各项工作任务

2024年,面对国内外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四川省国资国企系统迎难而上、承压前行,多措并举拼经济搞建设、抓改革促发展,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主要取得六个新成效:国有经济提质增效取得新进展,国有企业全面深化改革取得新突破,国有资本布局结构优化调整取得新成效,国有资产监管质效实现新提升,国资国企社会责任彰显新担当,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得到新加强。

(二)安排部署2025年重点工作

(一)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和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收官之年,也是实现“十五五”良好开局打牢基础的关键之年。四川省国资国企系统将围绕“五个全力以赴、一个坚定不移”,全力推动国有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奋力推进国资国企高质量发展。

1、全力以赴稳增长提质效,抢抓发展机遇,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加强重点项目建设和项目储备,着力提升价值创造能力,深入推进降本增效,更好推动经济运行持续回升向好。

2、全力以赴推进国有资本“三个集中”,强化规划引领和主责主业管理,进一步推动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更好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持续增强国省重大战略支撑保障功能。

3、全力以赴深化改革攻坚,稳妥高效推进重点领域“1+8”改革,高质量完成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持续深化市场化经营机制改革,不断提升高质量发展动力活力。

4、全力以赴加强创新能力体系建设,强化高能级平台建设,用好用活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基金,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持续营造优质创新生态,着力推动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

5、全力以赴推进专业化体系化法治化高效化监管,坚持“放得活”与“管得住”相统一,加强穿透式监管,强化企业经营综合评价,强化国资监管战略协同,持续提升国资监管质效,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隐患。

6、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党的建设,不断夯实党建基层基础,持续加强干部人才队伍建设,坚持不懈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着力营造干事创业良好氛围。

九、广西国资委召开2025年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工作视频会议

(一)总结2024年系统各项工作任务

2024年广西推动国资国企改革发展和党的建设等各项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2024年,广西国资委监管企业利润同比增长22.65%;研发经费投入同比增长10.51%;研发经费投入强度2.05%;实体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占比同比分别增长29.29%、42.93%。

广西在2024年坚持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完善管理监督体制机制,增强各有关管理部门战略协同,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进一步明晰不同类型国有企业功能定位,推动国有资本“三个集中”。健全国有企业推进原始创新制度安排。深化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改革。

2024年国企改革进一步走深走实。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改革专项任务拓面提质。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出台存量土地盘活利用工作方案,指导监管企业盘活存量资产。二是国有资本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提速。出台加快推进企业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指导意见,推动农垦集团完成21户三级公司优化重组,宏桂集团完成食品、酒店类企业整合,广林集团完成林业资源企业整合。制定压缩管理层级减少法人户数促进企业提质增效方案,监管企业管理层级压缩至3级以内。三是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不断完善。出台公司章程指引,出台深化子企业董事会建设的实施意见,指导企业梳理重大经营管理事项党组织前置研究清单,601户子企业实现董事会应建尽建。指导交投、北投、北部湾港集团探索实施工资总额周期制预算管理,推动企业灵活实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科技型企业股权和分红激励、科技成果赋权、超额利润分享等多种中长期激励。四是三项制度改革持续发力。进一步完善干部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的“三能”机制。全面实行公开招聘,推动管理人员末等调整、不胜任退出和管理人员竞争上岗。出台“十—百—万”科技人才培养和工匠人才培养方案,加强科技人才、产业工人培养,国有企业高层次人才队伍不断壮大。

(二)安排部署2025年重点工作

广西将围绕增强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竞争力,高质量完成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一是围绕优化资源配置深化改革,着眼于发展壮大实体经济,进一步明确不同类型国有企业功能定位,完善主责主业管理,以市场化方式推动企业重组整合和前瞻性布局,更加有效推进国有资本“三个集中”。持续深化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改革,有效提升国有资本配置效率。二是围绕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深化改革,从管理、制度和激励三个方面具体着手,加强党对国有企业的全面领导,完善市场化经营机制,提升现代企业治理水平。三是围绕提升监管效能深化改革,把“放得活”和“管得住”结合起来,一方面要坚持政企分开、政资分开,在守住安全底线的前提下,鼓励企业创新创造,激发潜力活力,另一方面要严格落实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责任,完善国资监管体系和监督约束机制,用好信息化、智能化等手段,有效防范化解风险,坚决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十、陕西省国资委召开2025年国资系统工作会议

(一)总结2024年工作

2024年,陕西省国资系统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全力稳增长、抓创新、促改革、防风险、优监管、强党建,省属企业高质量发展取得了新进展。省属企业实现利润总额861.2亿元、同比增长9.9%,工业总产值8380.7亿元、增长5.4%,上缴税费1274.3亿元、增长1.3%,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344亿元,“一增两优四提升”目标全面实现,项目投资完成良好,科技创新扎实有效,产业升级提速加力,国企改革纵深推进,国资监管持续优化,党的领导全面加强。省属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在稳就业、乡村振兴、公共服务、应急救灾等方面彰显了担当,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国资国企应有的贡献。

会议强调,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聚焦高质量发展主题,深化拓展“三个年”活动,围绕增强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全面完成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聚焦打造技术先进、治理现代、效益良好、发展安全、充满活力的“一流企业”目标,完善产业发展、开放合作、企业治理、国资监管、国企党建等“五个体系”,推进新兴产业培育和信息化建设“两个工程”,开展高质量项目建设、管理强化提升、创新能力提升、重大风险防范化解、亏损企业治理、集团管控优化提升、上市公司提质增量、深化三项制度改革、作风能力提升、基层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和企业文化建设等专项行动,更好发挥科技创新、产业引领、安全支撑作用,高质量完成好“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确保“十五五”开好局起好步。

(二)安排2025年任务

为引导企业将工作重心放到抓落实上来,为“十四五”圆满收官、“十五五”良好开局打牢基础,陕西省国资委2025年对省属企业继续实行“一增、两优、四提升”的目标管理体系不变,要求省属企业实现“利润总额、净利润和归母净利润协同增长,负债率、两金占比持续优化,国有资本回报率、全员劳动生产率、营业现金比率、研发投入强度和科技产出效率全面提升”。各省属企业要牢牢把握好稳当前与利长远、用好政策与自我赋能、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安全、激发活力与严格监管、自身发展与协同发展之间的关系,积极盘活存量、优化增量、提高质量,推动高质量发展迈上更高水平,为陕西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多作贡献。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陕西省国资系统要按照“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守正创新、先立后破,系统集成、协同配合”的要求,以更加积极主动的作为全力完成好各项目标任务。

一是着力抓好发展质量效益提升,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抓运行调度、抓市场开拓、抓政策机遇,为全省社会经济稳定增长作出更大贡献。

二是着力抓好科技创新与产业转型,进一步提高科技创新效率,持续强化科技创新、优化产业结构、强化合作共赢,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三是着力抓好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高质量完成,推动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落实,持续深化集团管控建设工作,大力推进企业内部同质化整合,加大市场化改革力度,推动上市公司提质增量,扎实开展管理强化提升行动,确保6月底前基本完成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主体任务、年底前全面完成任务。

四是着力抓好重大风险防范化解,持续推进亏损企业治理,抓好融资贸易治理,有效防范化解投资风险、债务风险、法律风险和安全生产风险,统筹抓好安全生产、信访维稳、网络舆情等风险防范。

五是着力抓好国资监管,持续强化考核评价、追责问责和智慧监管。六是着力抓好党的建设各项工作,坚持和加强党对国有企业的全面领导,持续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坚持不懈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扎实做好省委巡视反馈问题整改,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

Copyright©2018 北京华清创智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All Right Serviced 京ICP备17069678号-1